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幸福小说 > 其他类型 > 重生后,我把前夫哄进怀林玉禾谢书淮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重生后,我把前夫哄进怀林玉禾谢书淮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金蟾君 著

其他类型连载

陈瑾湛看出了这大夫的性子,恭敬开口,“烦请老人家,救救吾儿。”“有什么要求你尽管提。”季大夫一听这熟悉的语气,脚步迈得更快了。大家无计可施时,从西屋出来的林玉禾开口说道:“季大夫你慢走,只是你记性不好,千万别走错了路。”众人气愤不已,此时林玉禾还能袖手旁观说风凉话。尤其是谢书淮,他眼中的嘲讽一闪而过,好似在说,终于露出了你的真面目。季大夫心中正窝火,转过身来训斥道:“林娘子你莫是吃醉酒,净说胡话。”“老夫记性好得很。”林玉禾微微一笑,从廊檐下走到院中,冲陈瑾湛屈膝施了一礼。继续回季大夫的话,“那前两日你在市集救了个女娃,她爹爹还是衙门的官差,也是当官的,季大夫你忘了。”“那官服明晃晃地穿在身上。”“人家只给你打了壶酒,你连诊银都不要...

主角:林玉禾谢书淮   更新:2025-01-25 18:5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林玉禾谢书淮的其他类型小说《重生后,我把前夫哄进怀林玉禾谢书淮最新章节免费阅读》,由网络作家“金蟾君”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陈瑾湛看出了这大夫的性子,恭敬开口,“烦请老人家,救救吾儿。”“有什么要求你尽管提。”季大夫一听这熟悉的语气,脚步迈得更快了。大家无计可施时,从西屋出来的林玉禾开口说道:“季大夫你慢走,只是你记性不好,千万别走错了路。”众人气愤不已,此时林玉禾还能袖手旁观说风凉话。尤其是谢书淮,他眼中的嘲讽一闪而过,好似在说,终于露出了你的真面目。季大夫心中正窝火,转过身来训斥道:“林娘子你莫是吃醉酒,净说胡话。”“老夫记性好得很。”林玉禾微微一笑,从廊檐下走到院中,冲陈瑾湛屈膝施了一礼。继续回季大夫的话,“那前两日你在市集救了个女娃,她爹爹还是衙门的官差,也是当官的,季大夫你忘了。”“那官服明晃晃地穿在身上。”“人家只给你打了壶酒,你连诊银都不要...

《重生后,我把前夫哄进怀林玉禾谢书淮最新章节免费阅读》精彩片段


陈瑾湛看出了这大夫的性子,恭敬开口,“烦请老人家,救救吾儿。”

“有什么要求你尽管提。”

季大夫一听这熟悉的语气,脚步迈得更快了。

大家无计可施时,从西屋出来的林玉禾开口说道:“季大夫你慢走,只是你记性不好,千万别走错了路。”

众人气愤不已,此时林玉禾还能袖手旁观说风凉话。

尤其是谢书淮,他眼中的嘲讽一闪而过,好似在说,终于露出了你的真面目。

季大夫心中正窝火,转过身来训斥道:“林娘子你莫是吃醉酒,净说胡话。”

“老夫记性好得很。”

林玉禾微微一笑,从廊檐下走到院中,冲陈瑾湛屈膝施了一礼。

继续回季大夫的话,“那前两日你在市集救了个女娃,她爹爹还是衙门的官差,也是当官的,季大夫你忘了。”

“那官服明晃晃地穿在身上。”

“人家只给你打了壶酒,你连诊银都不要了。”

“我看这位先生,文质彬彬好赖话都说尽了,你不愿给小公子看。”

季大夫脸上有了些窘色,气道:“那人家是个小官差,能和他们比。”

“能不能比我不知道,只知道你给武官看病,却不给文官看,不就是欺软怕硬的。”

“你自己定的江湖规矩,自己破了,我们旁人还能说什么。”

“若是春婆知道了……”

季大夫老脸一红,忙呵斥,“行了行了,你快些打住吧,我看就是了。”

林玉禾从春婆那里,听说了这季大人的性子,你越是顺着他来,他越拧巴。

干脆说些他不爱听的,或许还能改变想法。

季大夫年少离开红叶村,声称要到外面去闯荡一番。

不顾爹娘的反对,和青梅竹马春婆的挽留。

一意孤行在外多年不回,等在外面事事不顺一心归家。

家中爹娘早已不在,青梅竹马也成了孩子他祖母。

他也厌倦了外面的尔虞我诈,守着爹娘留下的主屋。

靠着手艺带着从外面捡回来的小徒弟度日。

春婆老伴去世多年,季大夫想再娶春婆。

春婆对季大夫怨,不愿答应。

季大夫也不放弃,趁着给春婆家中犁地时,或春婆一人上山割草时,总会跟上去哄着她说话。

林玉禾在山中碰到过几次。

春婆性子好,和崔氏也有来往,上次谢书淮和李云萝的大婚。

她主动到他们家帮忙,才有了后来,季大夫愿意去抬嫁妆的后续。

季大夫虽性子不好,医术还是了得。

只给小公子服了颗药丸,又含了片草药。

片刻后,小公子便如数吐了个干净,嘴唇也变成了正常色。

睁开了眼,语气虚弱唤了声,“父亲。”

陈瑾湛眼中依稀有泪,把自己儿子牢牢抱在怀中。

安抚好他儿子,又抬手向季大夫施礼感谢。

季大夫理都不理,也不说药方,刁难地拿出几味药来。

让陈瑾湛的人,自己去药房按这几味药买一副熬水喝。

走时,还忍不住剜了几眼林玉禾。

林玉禾却笑嘻嘻道:“季伯,过两日我煮春笋炖腊肉,到时给你送些。”

这时季大夫黑着的脸,才稍稍有了点笑意。

小公子也算是有惊无险,陈瑾湛向谢书淮一家,尤其是林玉禾感激不尽。

当陈瑾湛的目光看向林玉禾时,有了瞬间失神,好似透过林玉禾再看另一人。

直到谢书淮轻咳一声,走到他面前,隔开了陈瑾湛的视线。

他才回过神,“书淮这位娘子是?”

陈瑾湛只让福安调查了谢书淮的身世,对他的感情之事并不了解。


次日,林玉禾和崔氏在家中用过早食后,带着运儿就去山上采摘神仙叶。

到了山中一看,两人顿时愣在原地。

树上的叶子,全被人洗劫一空,秃留几片黄叶。

红叶村的那几个小贩,看到她昨日卖这神仙豆腐赚了银子,便想出这么恶毒的方子。

崔氏气得骂骂咧咧起来。

“他们这是安的什么心呀。”

林玉禾好好的心情,瞬间跌到了谷底。

今日村长家过喜事,全村的人,除了他家和季大夫师徒俩,都会去帮忙。

那几个红叶村的小贩,就没时间去书院门口卖小食了。

他们生意做不成,也不想让林玉禾卖成这豆腐凉粉。

“玉禾回去吧,江米也没泡,今日就当歇息一日。”

林玉禾如何不明白这些人的用意。

可她就是个倔驴,偏不让那些人如愿,“娘,今日豆腐凉粉我卖定了。”

“时辰还早,走,我们去清水湾。”

清水湾的村民,比红叶村富裕多了。

大部分农户都有自己的土地,

他们离河较近,忙完地里的农活,就去河里打捞鱼虾卖。

根本没人稀罕这叶子,声称连牛都不吃。

村长刘青山是个懂得感恩的人,往日家中有难,林玉禾娘亲方氏没少帮他。

不止村长,清水湾很多村户都受过江氏的恩惠。

林玉禾说明来意后,刘青山爽快应下。

更拒了林玉禾给的银子。

一个时辰不到,林玉禾和崔氏就采了满满两背篓。

够做两锅豆腐凉粉。

用过午食后,曲姨娘在村口纳鞋底。

很快,林玉禾与自己婆母到清水湾摘神仙叶一事,就传到了她的耳朵。

她心中纳闷,谢家虽不富裕,也还没到缺粮的地步。

先不说别的,林玉平那般宠着自己妹妹,定不会让她吃这样的苦。

婆媳两人摘神仙树叶,定是做别的。

当即去了红叶村打听,从旁人口中才知,林玉禾在书院门口卖小食。

回去后,就转告刘青山家老婆子,不准林玉禾到清水湾来采叶子。

刘青山家的婆姨,还是有些忌惮曲氏,回家就把消息告诉了她男人。

刘青山不但不听,反把他婆姨连带着曲氏一顿臭骂。

“这清水湾不姓曲,她还没那本事,我也不是林有堂。”

“我可不怕她。”

“日后,玉禾那丫头到山上无论做什么,就算砍柴火,我都不会阻拦。”

林玉禾这厢,果然如她们猜想的那般,今日书院门口就她一人买豆腐凉粉。

卖得当然快。

书院后半晌授课的击柝声还没响,她就卖完收摊了。

回去的时候,林玉禾走得很慢,连运姐儿都追不上。

崔氏看出她的异常,“玉禾,你哪里不适?”

“娘,我无事,只是头有些疼,回去躺躺就好。”

崔氏还是不放心,毕竟上次见红的事情,到现在都让她心有余悸。

回到家中,也不顾林玉禾的反对,看运姐儿在床上睡着后,拿了块腊肉就出了门。

如香书院。

陈瑾湛正在给乙丑班的学子们授课,福安却在此时闯了进来,他也顾不上礼仪。

“老爷不好了,小公子出事了。”

陈瑾湛身上一晃,连手上的书都来不及放下就出了书堂。

福安急的脸上都起了毛毛细汗,“老爷,严叔来报,小公子误食了毒菌上吐下泻。”

“医馆的大夫开过药后,依然没用。”

“小公子到此时,愈发严重,连嘴都变成乌青了。”

陈瑾湛半天做不出反应,心中慌乱,“走,去广陵郡找邵大夫,你来驾车。”


谢书淮专注着自己手上的事情,没抬头看一眼林玉禾。

知道他不是在这里等自己,可看到他那一刻,林玉禾心中依然欢喜,嘴角止不住上扬,来到他身边。

“相公,明日就是端午了,我多包些肉粽,给你的好友们也送些可好?”

之前每年都是谢书淮的那几个好友,给他们送粽子。

今年她卖了很多江米,不愁不够吃。

谢书淮眼都没抬一下,不情愿说道:“此事不劳你费心。”

林玉禾也不恼,从背篓中拿出书籍,凑到谢书淮眼前,“是,此事我不管。那书,相公还要吗?”

谢书淮放下了水瓢,视线移了过来,看了眼上面的字迹。

两眼又扫向林玉禾。

他眼眸深邃黝黑,透出一抹淡淡的冷意。

林玉禾猜到,定是让他想起往日的事情,心虚地错开了眼,不敢与他对视。

害怕看到他眼中的失望。

把书塞到他手上,带着运姐儿走了。

运姐儿看林玉禾半天不理自己,只顾着和她舅舅说话。

不满起来嘟着嘴,“舅娘,你是不是忘记给我买东西了。”

“只顾给舅舅买。”

林玉禾摸了摸她的两个发髻,“舅娘没忘,回去就给你。”

运姐儿欢快地蹦跳着越过她,小跑回了家。

一到家,她就迫不及待翻出糖葫芦和泥人,高兴得向她外祖母炫耀。

崔氏的身子好了不少,在打扫院子。

林玉禾看她收拾得那般仔细,心中猜到明日李云萝应当会来。

她阻止不了,也没时间难过。

就提着篮子去割粽叶。

运姐儿追到她身后,嘴里边吃着糖葫芦,边嚷道:“舅娘,吴婶婶抱来的母鸡下蛋了,有两个。”

“运儿吃了糖葫芦,就不和舅娘早上抢鸡蛋吃了。”

林玉禾暗自一叹,心中更加愧疚,“舅娘不爱鸡蛋了,以后的鸡蛋都给运儿吃。”

次日,天刚蒙蒙亮,林玉禾就起了床。

今日的端午节,后半晌要去她哥嫂家,特意换了件淡蓝色的粗布短衫,下配同色长裙,裙摆有些磨损。

是往日还没出嫁时,她娘亲给她缝制的。

整个人显得更加清新娇美。

她腹中的孩儿才三个多月,也不显怀,身形依然玲珑有致。

随意挽了个发髻,头上插着谢书淮给她买的玉簪。

从西屋里出来后,正好看到院中正在剁柴火的谢书淮。

两人四目相对。

林玉禾眉眼弯弯,微微一笑,“相公,柴火够了,不用再剁了。”

谢书淮微微一怔,看了眼她头上戴的发簪,又恢复成冷漠样,也没应她。

林玉禾早已习惯,径直走进灶房,崔氏已生好了火。

想到她昨晚半夜起来泡米,还是担心她肚里的孩子。

“还早,去歇会儿吧,早食我来做。”

“娘,我睡好了。”

林玉禾系好围裳,把案板上的调料小坛子移开。

腾空地方,就开始切肉。

用过早食,崔氏也着手准备其他的菜式。

她准备把上次林玉禾腌好的鸡肉炖汤,腌晒过的鱼肉则切成小块油煎。

又去菜地里摘了些瓜果。

运姐儿也加入了包粽子的行列,动作生疏,

林玉禾耐心地教着她。

往年,是谢书淮拉着林玉禾一起包粽子。

今年却反了过来,他连灶房都不愿再进。

煮好第一锅时,在墨墨‘汪汪’的叫声中,迎来了谢书淮的几位好友。

他们一一向崔氏问好。

就是无人搭理林玉禾。

几人的声音有些兴奋,林玉禾在灶房中听得清清楚楚。

其中就数祝锦文的声音最大,“书淮,你真有福气,不想李家姑娘却是个经商的奇才。”

“她把夏衫的价格提高,卖丝绸的送棉布 卖棉布的送麻或葛 。”

其中另一个声音低沉地接过话茬,“这样不但不亏,还能大赚一把。把许阳县平民和达官贵人的银子都赚了。”

“李家铺子店门口,排着队去卖,别的成衣铺根本无人问津。”

“这一招真是妙呀。”

几人把李云萝夸上了天,就连沉默寡言的谢书淮都忍不住开口,“云萝她的确聪慧。”

旁人无论如何夸,林玉禾心中不见半点波澜。

可谢书淮很少夸人,能得到他的认可,李云萝在他心中的地位一定很重要。

林玉禾心里早有了准备,可得到过谢书淮往日的宠爱。

再看他如今心中装着别人,林玉禾自是不会好过。

手上的动作也慢了下来。

第二锅煮好以后,李云萝终于姗姗来迟。

崔氏也做好了另外几道菜,就是特意在等着李云萝。

她一来,所有人都坐不住了,激动不已,好似见到了玉帝老儿能续命似的。

只有林玉禾没动。

今日天气好,谢书淮把饭桌从灶房搬到院中。

李云萝今日穿了一件茜红色襦裙,整个人明艳不少。

她坐在桌上介绍起,自己今日带来的粽子口味。

“大家尽情享用,有肉粽,有杏果粽,还有凉果粽,以及各种果仁粽。”

“咸味,甜味都有。”

听到这些,从未吃过的稀奇口味,

众人都呆了,急不可待拆开品尝。

崔氏还特意拿出,平时不舍得饮的好酒招待众人。

李云萝俨然把自己已经当成了女主人。

林玉禾再出现,在众人面前就是个笑话。

大家都吃着李云萝带来的粽子。

她忙碌一晌午,包的粽子却被嫌弃地丢在一边。

桌上几人的话题,都围绕着李云萝的生意展开的。

谢书淮默默听着,脸上难得有些柔色。

运姐儿坐在他旁边,吃得正起劲,完全没在意大人们的谈话。

只是有些奇怪,他舅舅面前怎么没有粽子绑绳。

谢书淮怕运姐儿撑坏了,看她接连吃了两个后,就让她下了桌子。

外面的热闹和林玉禾没关,她吃过午食。

又挑了些肉粽和素粽,准备去她哥哥家。

林玉禾被众人冷落,崔氏有些不忍心,忙嘱托让她多带些。

运姐儿吃饱后,进屋看到林玉禾把粽子往背篓装,问道:“舅娘,你要去何处?”

“舅娘去给星姐姐她们送些粽子。”

“舅娘包的粽子你们不爱吃,就给星姐姐她们多送些。”

运姐儿有些不高兴,气呼呼道:“那也得给我和舅舅留些。”

“云萝姑姑包的粽子可真好吃,我吃了好多,舅舅却一个都没吃。”


心道,哪怕陪在他身边,几个月也是好的。

因为身边有谢书淮,就能治愈她所有的不安和迷茫。

她缓缓走在前面,谢书淮跟在她后面。

也不催促,看到她累了还会停下来等候。

林玉禾的话,也不知不觉多了起来。

“书淮,你还记得吗?我们大婚那一年,经常到山里挖药草。”

“有一次,我模模糊糊把一条小蛇看成一根树枝,一抓起来,吓得哇哇大叫。”

“还差点摔在你身上,从那后我就怕蛇了,它冰冰滑滑的。”

谢书淮没应她,怔怔出神,好似陷入了往日的回忆。

微微蹙起的眉头,泄露了他内心的波澜。

“那天晚上回去就做梦了,梦见蛇爬到我身上,醒过来才知是你的手……”

是谢书淮的手搂在了她的腰上。

忆起两人往日的亲密,林玉禾不由得想起两人大婚头一年的事。

那时她和谢书淮还没同房。

她娘亲顾忌林玉禾和谢书淮年纪都不大。

怕两人太早同房伤了彼此的身子。

他们相拥而眠一整年,谢书淮压制着欲\望,就等了她一年。

起初,两人也是分屋睡的。

但林玉禾害怕一个人睡西屋,出嫁前都是和她娘亲同榻。

每夜,就趁崔氏睡着后,悄悄溜进谢书淮的房中。

时间一长,崔氏也发现了苗头,是自己儿子特意给林玉禾留的门。

后来干脆不管。

听林玉禾提到往事。

谢书淮的周身好似又竖起了一道厚实的墙壁。

天色黑暗看不清他的神色,林玉禾却感觉到了,他那种拒人千里的冷意。

两人再次沉默下来。

崔氏和运姐儿看到林玉禾回来,两人都很高兴。

运姐儿眼睛贼亮,看到谢书淮手中的篮子,知道是吃的,高兴得蹦跳起来。

崔氏也开始问东问西。

既然有鱼,吃面片汤也就不合适了。

崔氏又进了灶房开始蒸黍米饭。

然后又炒了一盘豆角。

一家人也算吃了顿丰盛的晚食。

饭桌上大都是崔氏在唠叨,她这几日在家中做的那些杂活,言语间处处都是对之前卖小食忙碌而充实的怀念。

运姐儿吃饱后,凑到林玉禾身边,“舅娘,你不要去星姐姐家了好吗?”

“你不在家,运儿可想你了。”

“没人陪我去山上玩,也没人教我用树枝写字。”

“运儿想去找你。”

“祖母拦着又不让。”

方氏很小就教林玉禾识字,她除了不会吟诗作赋以外,其他的写信记账这些都难不倒她。

至少家中还有个运姐儿是真心记挂自己,林玉禾心间顿时一股暖流闪过。

她故意打趣道:“舅娘才离开两日你就这么想我了。”

“那你的云萝姑姑都半月快没来了,你得想成什么样了。”

运姐儿一愣,呵呵笑道:“我不想云萝姑姑,我只想她给我送吃的。”

“现在舅娘每次回来都给我带吃的,我就不想云萝姑姑了。”

林玉禾放下筷箸,揉了揉运姐儿的圆圆的脸蛋,嗔怪道:“真是个小白眼狼。”

崔氏听她大方提起李云萝,下意识看了眼自己儿子,并为他夹了块鱼。

谢书淮却没有任何变化,照常用饭。

好似她们口中的李云萝,于他而言就是个陌生人。

厚着脸皮又回到谢家,林玉禾也没闲着。

她打算继续做吃食去卖。

家中没备其他食材,她便和运姐儿到山上继续摘野果,做果露。

好几天没去山上,野果也被其他人扫荡得差不多了。


翌日,谢书淮起身后,到灶房一看,忙碌的不是崔氏,却是林玉禾。

看他穿的依然是往日的粗布长衫,心中纳闷。

李云萝不是给他送了那么多新衣,为何不穿。

谢书淮有些意外,问道:“娘呢?”

“娘说,她人有些不舒服。”

谢书淮向来孝顺,在崔氏门口询问一番,知道她无大碍才回灶房用早食。

林玉禾熬了黍米粥,做了油饼。

这油饼还是吴氏带来的,用井水冰着才没坏。

谢书淮喝了米粥,吃了一个油饼,起身就走。

林玉禾却唤住了他,“午食我们会给你送来,既然去了书院,就静下心来,好好进学。”

而后,也不等谢书淮拒绝,回了西屋。

崔氏和运姐儿起来时,早食已盖在案板上。

崔氏心中欣慰,又担心林玉禾的身子。

“玉禾,今日我吃完药就没事了。”

“日后,书淮的早食,还是我起来做。”

“你好好歇着。”

“娘,我无事。季大夫说了,只要不磕碰就没事。”

“稍后,你不咳了帮我打些杏果,我和运儿去摘些野果,我想做果露。”

“趁着给相公送饭食时,背到书院外去买。”

上次卖凉茶还剩下不少竹碗,不愁没器具装。

“挣的银子,也能多买些肉食,给相公补补身子。”

崔氏笑得合不拢嘴,隐隐又觉得不妥,“那书院的人会不会赶人。”

林玉禾倒不担心,“赶不赶人试试就知道了。”

“书院不能卖,我就去市集。”

听到又能去山里摘野果子,运姐儿高兴蹦跳起来。

她最爱往山里跑了,这几日可把她闷坏了。

运姐儿两口就吃完油饼,提起篮子就走。

林玉禾想起早上,谢书淮依然是一身旧衣,好奇地问道:“娘,李姑娘不是给你们送了夏日的新衣吗?”

“相公为何还穿往日的长衫?”

想起此事,崔氏就是一肚子火,“淮儿全都没要,只留了运儿一身新裙。”

“也不知,他是咋想的,反正日后是一家……”

看到林玉禾还在,崔氏忙住了口。

几人分工合作。

林玉禾同运姐儿摘了满满一篮子香甜可口的野果。

崔氏把屋后的杏子也打落了大半。

果露做法简单,把这些野果洗净后捣碎,用白布过滤掉果渣。

用水熬煮开即可。

林玉禾备食材时,崔氏就开始煮饭。

她切了腊肉炒了大碗青瓜,又煮了荠菜汤。

把谢书淮的那份饭菜装进陶钵。

再洗净锅灶,林玉禾就能熬果露了。

她打开箱子拿竹碗时,不小心带起一点江米干粉。

江米粉不多,若是想吃汤圆则还要重新磨。

她便捏着小汤圆,放到了果露里。

最后又放了点糖霜。

果渣也不能浪费,林玉禾倒进金窝。

前几日,她又卖了两只母鸡。

如今家中四人,都有鸡蛋吃。

三人用过午食,把熬好的果露放凉了不少,才装到木桶盖上木盖。

运姐儿一口气喝了两碗。

崔氏不敢让林玉禾背重物,送到书院门口。

云香书院离红叶村不远,一炷香的时间就到了。

书院侧门口陆陆续续都有进进出出的人。

崔氏放下木桶,林玉禾则在侧门口支起了卖果露的摊子。

起初她还担心没人买,或者被人驱赶。

不想崔氏送饭还没出来,一伙童生班的孩子们就围拢过来。

一看卖相好,又能解渴纷纷递过铜钱要买。

片刻后,不少年纪稍大地闻着味儿也来了,围到林玉禾的木桶前直嚷着来一碗。

等崔氏出来,林玉禾的鲜果露已卖了大半桶。

林玉禾不想让人认出崔氏来,便让她先回去。

崔氏犹豫片刻,把运姐儿留下了。

李家铺子。

生意一如既往的兴隆,绣娘们个个夸赞李云萝心灵手巧。

李云萝却一脸心事重重,兴致不高,交待两句后就离开了。

马车上冬月也不敢作声。

她们姑娘自大病一场后,变得聪慧了许多,什么都会。

可相应的性子也变了不少,在旁人眼里,她温柔善良。

只有她和月容苑的几个丫头知道,如今的姑娘不好伺候,她极易发怒。

李云萝不高兴,也只因为,谢书淮连连婉拒她送的东西。

让她爆棚的自信心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直到马夫问李云萝去何处时,她才开口说话。

“回李府。”

冬月又想起,她在玉楼为谢书淮定的玉冠。

适当提醒,“姑娘,玉楼的伙计昨日来口信说,玉冠好了。”

李云萝愤怒道:“拿了又能怎样,谢书淮又不要,先放着。”

主子开了口,做奴婢的自当配合。

还不能说废话,冬月绞尽脑汁想着法子为李云萝分忧。

“姑娘,奴婢觉得东西你可以不送,人却要多到他面前走动走动。”

“这样就能慢慢入谢公子的心了。”

“姑娘样样都好,在许阳县只怕还没哪个男子不喜欢姑娘。”

“读书人好面子,姑娘你东西送勤了,他反而不愿收。”

李云萝觉得有几分道理。

自己每次去不是送美食,就是送用物。

而且送荷包这样的信物,还当着那么多人的面。

当时,她只是为了气林玉禾,不想谢书淮不收,闹心的却是她自己。

李云萝阴沉的脸色好了不少,心情也豁然开朗。

“你的建议不错,回去有赏。”

冬月激动不已,“奴婢谢姑娘。”

看到李云萝高兴,冬月继续说道:“那林玉禾除了一张脸出众,她什么都比过姑娘你。”

“谢公子日后定是成大事的人,他怎会喜欢林玉禾。”

李云萝随口问了句,“你可知,两人当初是为何成婚的。”

“奴婢听说,是因为林母对谢公子家有恩,才答应这门婚事的。”

在长相上,李云萝内心还是有些不甘的。

人人都说她的长相端庄大气,生来就是做官家大娘子的。

其实她知道,林玉禾那样秾丽美艳,身段婀娜的女子反倒更受男子们的喜欢。

可若说谢书淮的心中喜欢之人,她觉得自己更有把握些。

因为她方方面面都比林玉禾强。

*

林玉禾这厢,不到一个时辰,就卖完了一整桶。

书院的学子们,嘱托让她明日再来。

个个喝得意犹未尽。

走时,林玉禾还特意留了两碗送给侧门的门丁。

两人有些意外,“小娘子有心了。”

林玉禾笑道:“今日我果露能卖完,多亏两位。”

林玉禾懂得人情世故,两人又多了两句嘴。

“在这里卖小食,连山长都不会阻拦。”

“有些家中困难,能进书院已是掏空了家底。那吃不起书院的饭菜,就只能啃个馍馍了事。”

“你这又不贵,还能让他们吃上口热乎的,多好呀。”

另一个稍矮地也附和道:“往日也有旁人背着来卖过,不是做得不好吃,就是价钱贵,无人买。”

林玉禾到此时才明白过来,难怪方才有几人提议,让她卖些热乎能填饱肚子的小食。

于是她脑子一激灵,当即有了主意。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